今年春天,來揚州革命烈士陵園的祭掃者絡繹不絕,一群紅色講解團的志愿者常常在那里義務講解。“江上青同志深受牢獄之苦,哮喘屢次復發,但他依舊不屈不撓,獻身于共產主義事業?!鼻迕髌陂g,每天上午9點,在江上青烈士的塑像前,揚州大學商學院紅色講解團成員許嘉俊、郭碧荷帶領揚州市振興花園學校四(1)班的雙胞胎兄弟王岳謙、王岳誠,共同為前來祭掃的訪客作精彩講解。
這是紅色講解團今年啟動的“大手拉小手”義務講解活動,他們希望以這種方式,傳揚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24年來,揚州革命烈士陵園里的訪客走了一批又一批,但“紅色青春”的“集結號”從未停息。每年清明前夕,紅色講解團的成員們準時“集合”,向祭掃者講述革命英烈的感人故事。自1998年起,該校先后有近萬名學子加入紅色講解團,累計服務社會大眾約270萬人次。
“現在映入大家眼簾的是高3.6米、長10米的大型藝術浮雕,它記錄的是自五四運動以來在揚州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正因為有他們,才有今天美好的揚州?!泵磕甏禾欤瑩P州革命烈士陵園里,總有一群嗓門亮、顏值高的大學生講解員,吸引著祭掃者。
揚州大學商學院團委書記王成春介紹,1998年以前,揚州革命烈士陵園只有1名講解員,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講解需求。1998年,揚州大學商學院成立“紅色講解團”,從此這里便多了16名大學生義務講解員。
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組織,更是一場紅色青春的接力。王成春說,學校每年有近千名大學生踴躍報名參加紅色講解團。
每年春天,紅色講解團的義務講解服務約持續一個月。早晨5點半起床,6點在校園內乘車前往揚州革命烈士陵園,7點半準時到崗。這是最近一段時間,紅色講解團成員的日程安排。他們在崗位上一站就是一天。
“經歷了一年的鍛煉,我變得更加從容和自信?!币笤娷缡菗P州大學商學院的大三學生,大二時她被選聘為講解員,此后她每天對著鏡子練習講解詞,不厭其煩直至滾瓜爛熟。為了將烈士們的故事講述得更詳細、更精準,她常常去圖書館翻閱史料,有時一坐就是大半天?!爸v解生動形象、活潑而不失莊重”,祭掃者的評價讓殷詩茜信心倍增。
“我的爸爸和爺爺都是軍人,紅色故事伴隨著我成長?!贝蠖W生魏悅洋說,盡管聽眾的年齡不一、職業各異,但講解中他們不約而同地流露出敬仰的眼神和肅穆的神態,深深感染并激勵著講解團的每一位成員,“我們就是傳承人,從老一輩人那里學習、領悟,再傳播給他人,影響更多人。”
“95后、00后大學生身上有一種特別的韌勁,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傳承紅色精神的責任與擔當。”揚州大學商學院黨委副書記孫茂慶說。
現已在揚州市民政局工作的章咪,2009年加入紅色講解團,畢業后每次前往揚州革命烈士陵園,她都心潮澎湃,“從成為講解員的那一刻起,紅色精神就在我心中牢牢扎根,始終激勵著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p>
正如紅色講解團首批成員儲瑩在寫給母校的信中所說,講解員的經歷是包括她在內的近萬名揚大學子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他們在講解中砥礪品質、堅定信仰,其中近70%的義務講解員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24年,紅色講解團的接力傳承從未間斷。但如何讓這種“傳承”跟上時代的步伐?每一屆講解團都在嘗試創新,更新講解內容,演繹講解技巧,創新講解形式。
“人們接收的信息越來越豐富,常用的PPT宣講很難吸引人們的關注。”現任紅色講解團團長汪慧萍說,最近他們嘗試用短劇表演的形式,代替傳統的宣講方式。
“短劇表演不僅需要故事生動,而且需要演員表演到位,很多不善于表演的成員將無法上臺。如何將短劇簡化而不失內涵,讓更多成員參與進來,成了難題。”經多次調研,汪慧萍和成員們找到了方向,“還是以講述為主,但讓講述者成為故事中的‘我’,再穿插一些劇情動作,將表演與講故事相結合。”
3月中旬,在一次社區志愿服務中,紅色講解團為社區民眾帶去的短劇《我們村的好孩子》,獲得一致好評。表演中,5名大學生輪番上臺,分別以抗戰老兵、老兵的兒子、成功的愛國企業家、名校大學生、加入少先隊員的小學生等角色,展開講述和表演,贏得現場陣陣掌聲。“紅色講解,不僅是講述革命先烈們的故事,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是對青年精神品質的再塑,只有改革創新,才能讓人刻骨銘心?!蓖醭纱赫f。
本報記者 王 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