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召開的南京市委常委會暨市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指出,對封閉或隔離期間群眾的緊迫性、臨時性困難,要建立健全快速響應和“先解決問題再說”等機制,持續向市民做好解釋說明,爭取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遇到特殊情況“先解決問題再說”,這不僅可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而且對做好其他工作也有啟發意義。
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場人民戰爭。疫情面前,能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決定了能否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毋庸諱言,在疫情防控中,群眾會有各種不同的訴求和困難,比如,有的居民對集中隔離點的選址有不同意見,心理上有所顧慮;有的被隔離群眾反映隔離賓館的條件不盡如人意;有的市民反映,疫情發生以來,12345熱線很難打得通,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是坐等上級發命令、提要求、拿措施,還是積極主動想辦法,“能干的先干起來”“先解決問題再說”?很顯然,答案是后者。疫情防控是和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不少問題是迫在眉睫的,必須第一時間解決,容不得半點的“坐等”和耽誤。不管什么情況,都不能“層層等命令”,必須“先解決問題再說”。
疫情就是命令,效率就是生命。當前,本輪疫情傳播尚未見底,擴散的風險仍然存在,如果不強化“先解決問題再說”的擔當和機制,就容易錯失良機,延誤防控。目前,絕大多數干部都能自覺扛起擔當,主動作為,積極有為,遇事不避難、不推諉,但也有個別干部缺乏擔當,面對群眾的迫切性需求選擇性無視,遇事“敷衍湊合”“只唯上、不唯下”,有的干部疫情面前缺乏自主性,害怕擔責而習慣于觀望、請示,不擔當、不作為、不落實,甚至臨陣退縮。這雖然是個別現象,但也必須引起高度警惕,“針尖大的窟窿透過斗大的風”,疫情防控是一場總體戰,任何一個地方出現短板,都會讓防控的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
面對疫情,全省上下必須全面嚴起來、緊起來、實起來,把疫情防控工作做細做實。構建起“先解決問題再說”的機制,既要給敢于擔當作為者一定相機決策權力、容錯空間,避免“先解決問題再說”的行為被錯誤認定為擅作主張,又要健全和完善問責和獎懲機制,倒逼有決策權的干部跳出思維和體制慣性,愿作為、敢作為。同時,領導干部也要強化擔當精神,面對疫情防控中的問題和群眾訴求,以“晝無為、夜難寐”的責任感把“先解決問題再說”貫穿防疫始終。只有遇事先解決問題,先干起來,才能匯聚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