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來到蘇州市姑蘇區體育場路4號樂益女中舊址內,數臺挖掘機、運輸車正在緊張作業,將復原出百年前的合院式空間格局。這處舊址將以標志性景觀百年雪松為中心,利用原有場地和建筑遺跡,打造成黨性教育實訓基地,為全市黨員提供一個不忘初心的生動課堂。
這里是古城蘇州“紅色火種”的孕育之地。1925年8月,年輕的共產黨員侯紹裘應邀到蘇州樂益女子中學任校務主任,次月初,侯紹裘、張聞天與已在樂益女子中學任教的中共黨員葉天底一起,秘密成立蘇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發揮革命領導作用的黨組織——中共蘇州獨立支部,并成為當時中共上海區委(亦稱中共江浙區委)下屬的外埠9個獨立支部之一。
支部成立后,蘇州的革命形勢煥然一新。支部成員深入工廠,團結工人舉行罷工,傳播革命真理,不斷培養積極分子,當年底,中共蘇州獨立支部共有黨團員24人。有斗爭就會有犧牲,中共蘇州獨立支部第一任書記葉天底、第二任書記許金元、第三任書記汪泊樂,先后倒在敵人的屠刀下,用年輕生命履行了自己的入黨誓言,用慷慨赴義踐行了對黨的忠心。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隨著一批黨員、團員撤離蘇州,蘇州的黨、團組織活動一度停頓。1927年5月初,通過聯絡同志,整理隊伍,中共蘇州獨立支部恢復,并建立5個基層黨組織,黨員人數達100人。6月,經新成立的中共江蘇省委同意,中共蘇州獨立支部改名為中共吳縣縣委。
“近百年來,樂益女中舊址上幾經拆建,祖父當年親手種下的這棵雪松卻一直保留了下來,象征著永遠壓不倒的共產黨人。”1946年出生的張以迪是樂益女中創始人張冀牖的孫子。他指著舊址內的百年雪松告訴記者,如今它已經成為這段紅色歷史的唯一見證者。
當前,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中共蘇州獨立支部成為廣大干部群眾尋訪、學習的一個重要基地,吸引著黨員們前來“打卡”,支部蘊含的紅色基因也為蘇州這座城市的發展前行提供精神滋養。
打開由姑蘇區雙塔街道錦帆路社區推出的“紅色旅游手繪地圖”,上海戰役指揮機關舊址、五卅路紀念碑、中共蘇州獨立支部舊址等信息清晰展現,游客可“按圖索驥”,大大提升紅色旅游體驗感。錦帆路社區黨委書記金麗娜介紹,社區通過挖掘小巷的紅色記憶,設計了這條紅色“微旅游”路線,將這些紅色點位串聯起來,不僅讓更多的黨員群眾能夠一站式了解蘇州的紅色故事,也大大增強人們對當前幸福生活的自豪感。
本報記者 李仲勛 通訊員 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