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 “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我國產業體系建設擘畫了藍圖,明確了目標,指明了路徑。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我們必須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厚植江蘇實體經濟家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實體經濟是強省之本、發展之基。作為制造業大省、實體經濟大省,江蘇一直高度重視發展實體經濟,采取一系列舉措推動實體經濟做大做強,產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江蘇實體經濟發展雖然成績顯著,但也面臨產業還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生態環境的硬約束越來越緊等挑戰,存在著關鍵技術和關鍵環節受制于人、產業鏈供應鏈還不夠安全可控、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需要加快、經濟體系建設和制度尚需完善等問題,必須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面向“十四五”,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化發展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要抓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的戰略機遇,系統謀劃、兩手發力,夯實制造強省的根基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底盤,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安全性和競爭力。要拉長長板,放大電力裝備、工程機械、光纖光纜等產業優勢,積極培育一批“鏈主企業”和“隱形冠軍”,形成更多比較優勢,增強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把控力。要補齊短板,梳理重點產業鏈的堵點斷點痛點,實施“一鏈一策”,提升產業鏈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水平。要抓住國家重組國家實驗室的寶貴時間窗口,在爭取“國字號”平臺上迅速卡位。要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積極發揮高校作用,加快技術、資本、信息、人才等資源要素互動,實現有效支撐、有效轉化。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具有重要的帶動引領作用。近幾年來,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得長足發展,2018年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一。謀劃布局“十四五”,我省要突出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瞄準世界一流,加快打造納米科技、生物醫藥、物聯網、集成電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等產業高地。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要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積極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使實業家底更實,現代產業體系更具競爭力。
“根深之樹不怯風折,泉深之水不會涸竭”。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堅決按照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要求,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數字經濟為重要引擎,堅定不移推進制造強省、質量強省建設,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為全國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新華日報評論員